七雄爭霸

請問戰國時趙國英明君主?

請問戰國時期趙國的英明君主有哪些?對趙國有多少貢獻?
趙簡子趙簡子

即趙鞅

又名志父

亦稱趙孟

卒於前458年

生年不詳。

當時晉國六卿間激烈地明爭暗鬥

年僅20多歲的趙鞅執政以後

勵精圖治

終於使趙氏東山再起。

西元前513年

趙鞅鑄刑鼎

倡導“法治”

以法作為社會的行為規範。

經濟上

趙鞅革新畝制

調整賦稅。

趙氏畝制“以百廿步為寬

以二百四十步為長”相對來說賦稅最輕

另范氏、中行、韓、魏“伍稅之”

趙氏“公無稅焉”。

政治上

趙鞅禮賢下士

選賢任能。

他重用董安於、尹鐸、傅便、郵無正、史黯、竇隼等人

虛心納諫

表彰敢於指出他錯誤的臣下。

軍事上

趙鞅獎勵軍功

以功釋奴

對取得戰爭的勝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改革使趙氏的經濟勢力得到增強

此後趙鞅聯合韓、魏

把矛頭指向六卿中最主要的對手范氏、中行氏兩家。

西元前497年

趙午子稷、臣涉賓“以邯鄲叛”

得到范氏、中行氏的支援。

秋七月

范氏、中行氏以晉君名義伐趙氏之宮

“趙鞅奔晉陽”。

趙鞅先利用六卿之間的矛盾

結成反對范、中行氏的統一戰線

這場歷時八年的戰爭結果是中行文子、范昭子奔齊。

此後趙鞅又發動了一系列討伐衛、齊、魯、鮮虞的戰爭形成“趙名晉卿

實專晉權

奉邑侔於諸侯。

”的局面。

 趙襄子趙簡子死後太子無恤代立

是為襄子。

四卿中年資最長的智襄子(智瑤)

乘機獨佔了大部分范氏、中行氏故地

把持了朝政

取趙氏而代之

成為四卿中最強的勢力。

趙襄子正是在繼承其父改革的基礎上

爭取民心

任用賢臣

虛心納諫

終於同韓魏一起滅了“貪愎好利”的智氏

才有晉靜公二年“滅晉後而三分其地”的結果

韓、趙、魏“三家分晉”實際上奠定了戰國時期七雄並立的爭霸格局。

 趙烈侯公元前403年

周威烈王被迫承認三家分晉

就在此年趙烈侯引用公仲連進行變法改革。

公仲連推薦牛畜、荀欣、徐越等人

一方面以法家之制選任官員節財儉用

一方面以王道安撫人民

使趙國國勢得到加強。

 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於公元前302年開始改革

他力排眾議

在大臣肥義等人的支持下

下令在全國改穿胡人的服裝。

改革服裝成功後

接著訓練騎兵隊伍

改變了原來的軍隊型式。

改革後趙國成為一個國力強盛的國家

不但打敗了過去經常侵擾趙國的中山國

而且還向北方大破匈奴開闢了千里的疆域

成為當時天下強國

也是佔國末年唯一能屢敗秦軍的國家。

 

趙簡子游於西河而樂之,趙簡子游於西河,趙簡子之嘆,趙簡子舉兵,趙簡子有臣曰周舍,趙簡子放生,趙簡子有臣周舍死,趙簡子遊於,趙簡子問子貢曰,趙簡子由於西河而樂之趙簡子,趙國,趙鞅,趙國英,趙氏,中行,范氏,趙襄子,戰國時期,趙孟

乾隆|白蓮教|北洋軍閥|義和團|馬關條約|南京條約|靖康之難|中法戰爭|南京大屠殺|八國聯軍|八王之亂|太平天國|貞觀之治|西安事變|鴉片戰爭|鄧小平|毛澤東|慈禧太后|北洋水師|李清照|天地會|五胡亂華|九一八事變|印刷術|北京條約|火藥|伊犁條約|雍正|甲午戰爭|文成公主|康熙|中日戰爭|百日維新|

七雄爭霸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2303421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玩樂天下 的頭像
    玩樂天下

    玩樂天下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