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高菲夫 ?他是誰啊~~
普羅高菲夫?他是誰啊~~好像是音樂家的樣子~~請幫幫我喔~~回答一下唄~
普羅高菲夫1918年的春天生於烏克蘭。
普羅高菲夫在 1953 年去世之前
完成了七闕交響曲。
其中除了在俄國革命之前所寫的第一號「古典交響曲」以外
回到蘇俄之前所寫的「第二號」、「第三號」以及「第四號」
不但不成功
也不常被演奏。
第一號交響曲確實是古典擬作
但不單是模仿與習作
從其和弦法與突然的轉調
均是普羅高菲夫個人形式的表現。
隨德俄戰爭的開始
他所發表「第五號」交響曲
才真正展現了一個真正偉大的交響曲作曲之全貌。
也許此曲真是普羅高菲夫一生最偉大的傑作
不是所謂「寫實主義」的代表作品
也是走向抒情的、敘事的交響曲方向之現代音樂中之佼佼者。
「第五號」交響曲有他年輕時獨創性與生氣感
另一方面其抒情性更因為與俄國國民性格之接觸而更富生氣
此曲明顯地表現出他的作品有相當強度的民族性。
不過普羅高菲夫很少使用民謠、有的話也僅只於使用抽象民謠性要素。
接著在發表「第六號」時
他與蕭斯塔高維契同時列入政治批鬥的對象
認為「曲風追隨西歐
有形式主義傾向」。
如此被蘇聯當局為難
使普羅高菲夫向著「易懂」的音樂「前進」。
此時「第七號」交響曲誕生
他自稱為「青春交響曲」。
事實上
本曲的主題是感傷的
處處有一種哀怨的甜美
形式與手法十分的簡單
將「社會主義的寫實」做機械化的解釋。
但本曲受歡迎的程度是無庸置疑的。
現代寫實的管弦樂眾所週知
普羅高菲夫初期的作風與返迴蘇聯的後半期作風
形質頗為不同。
從他的管弦樂曲作品來檢視似乎更為準確:「塞辛組曲」、「三隻橘子之戀」、「小丑」等初期作品顯然受到史克里亞賓及德布西影響
全體呈現俄羅斯現代主義思潮的傾向。
一種奇特而矯情的現代主義
乃至新鮮的喜悅以及充滿創意的自發性。
離開俄羅斯的「美國時期」及「巴黎時期」
他發表具有新古典主義傾向的作品
但創作數量極少。
直到1936 年返回蘇聯定居
第一部作品「基傑中尉」﹙此曲明朗、平易
具有俄羅斯風味﹚
是模仿「社會主義寫實」的蘇聯音樂典型之一。
或許他並不甘心這種轉變
由「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組曲中可見端倪。
在此作品
從實驗主義走向自然主義、由現代主義恢復為浪漫主義
都是一種困難的轉型
使得這個作品始終有一種含蓄(但時而明朗)的悲劇性。
在普羅高菲夫逐漸走向傳統手法之標題音樂時
「彼得與狼」一曲將他在音樂史上立下音樂教育的典範人物。
晚年的作品
如:「灰姑娘」、「石花」等都略帶安逸的平實與甜美
同時具有流暢的抒情性與容易親近的曲趣。
我們只能感嘆專制政權的無窮力量
這位壞小孩似乎已經在「社會主義寫實」下屈服了一生。
充滿創意的協奏曲當普羅高菲夫發表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
年輕高傲的心似乎獲得不少的打擊
毀譽參半的初演
但仍沒有動搖他對鋼琴作品寫作的信心(法國作曲家蒲朗克在聽完本曲後就對同僚預測有一個大師將要在樂壇嶄露頭角)。
脾氣如牛一樣的他
不因第一號所得的批評
對自己的作曲風格有所修正。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仍然是將鋼琴當成敲擊樂器
銅管樂器不協和和弦殘酷在聽眾的耳邊響起。
似乎對於浪漫派傳統是一種刻意挑戰
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是採取以對位法為主軸的複雜結構
這是與1920年興起的新古典主義傾向是一致的。
普羅高菲夫不祇在技法上很新穎
而且還充滿俄國民族性。
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是「巴黎期」的過渡作品
結構與技法缺少了充實感
清澄的色彩倒是令人回味
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普羅高菲夫刻打破古典派以來協奏曲的概念
刻意將曲式導向「管弦樂伴奏的鋼琴音樂」。
可惜
他的期望自己也未能達成
到今日本曲的評價仍然不高
不過普羅高菲夫確寫了兩首協奏曲的小提琴協奏曲。
兩闕樂曲寫作時間相差了二十年
其風格的差異也明顯的表現出。
第一首均衡的樂風;第二闕小提琴協奏曲把雄糾糾且有點銳利化的現代感去除
加強了溫暖的抒情
有一種安定感的使然
普羅高菲夫的大提琴協奏曲是一首超級展技曲
但因「旋律的拘束性」難成劃時代之作。
室內樂與鋼琴作品不會演奏小提琴的普羅高菲夫所寫出的小提琴作品竟然是今日頂峰極的名曲。
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是仿效巴洛克教會奏鳴曲而構成
在勻整狀大的造形美中
配合超技的鋼琴伴奏
使他獲得史達林獎。
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原為長笛所譜
是他晚年的傑作
完全是富於機智的快速旋律與勻整的結構所組成。
雖然普羅高菲夫的大提琴協奏曲並不成功
但大提琴奏鳴曲可是扳回一城。
樂曲全由抒情和優雅的詼諧所組成。
大提琴溫暖的歌唱
寬廣的音域裏有豐富的色彩及高超的技巧。
鋼琴是普羅高菲夫的壓箱絕活
所以在創作上決不會有所鬆手
坐在鋼琴前面的他似乎冷酷的如魔鬼一般
敲打出「刺耳的不和諧音」和激越的節拍。
他揚棄浪漫派的傳統堅認鋼琴的打擊樂器
更認為演奏者應如打擊樂手的性格對待鋼琴。
他的鋼琴奏鳴曲作品如同他特有鋼琴技巧一般
以艱深的作品為多。
很有技巧的重量感和弦
八度音程的技巧化
以及相對的甘美旋律
將躍動的節奏
幻想化的情緒都能能融合為一。
戰鬥力十足的他完全將情緒投入他的鋼琴作品中。
普羅高菲夫在歌劇上亦有一定的成就
但礙於篇幅無法一一詳述。
他身後留下一批受歡迎程度歷時不減的作品
也是二十世紀人才濟濟的作曲家群最常被演奏的一位。
但對於他音樂風格的定位至今仍迭有爭議。
對於現代前衛音樂人士而言
他的作品風格過於守舊
但在保守的蘇聯人眼中
他是極端西化的人士
而且樂曲過於艱深
不適合一般勞動大眾。
儘管如此
他最得意的作品
總讓本世紀大多數的聽眾心靈感動不已。
普羅高菲夫重要作品一覽表管弦樂曲 協奏曲 室內樂與器樂曲 交響曲第一號「古典」 OP. 25 鋼琴協奏曲第一號 OP. 10 小提琴奏鳴曲第一號 OP. 80 交響曲第二號 OP. 40 鋼琴協奏曲第二號 OP. 16 小提琴奏鳴曲第二號 OP. 94 交響曲第三號 OP. 44 鋼琴協奏曲第三號 OP. 26 弦樂四重奏第一號 OP. 54 交響曲第四號 OP. 47 鋼琴協奏曲第四號 OP. 53 弦樂四重奏第二號 OP. 92 交響曲第五號 OP. 100 鋼琴協奏曲第五號 OP. 55 大提琴奏鳴曲 OP. 119 交響曲第六號 OP.111 小提琴協奏曲第一號 OP. 19 鋼琴奏鳴曲第三號 OP. 28 交響曲第七號 OP.131 小提琴協奏曲第二號 OP. 63 鋼琴奏鳴曲第五號 OP. 38 「基傑中尉」組曲 OP.60 大提琴協奏曲 OP. 125 鋼琴奏鳴曲第六號 OP. 82 賽辛組曲 OP.20 鋼琴奏鳴曲第七號 OP. 83 三隻橘子之戀 OP. 33 鋼琴奏鳴曲第七號 OP. 83 The Fiery Angel OP.37 鋼琴奏鳴曲第八號 OP. 84 「羅密歐與茱莉葉」芭蕾組曲 OP.64 鋼琴奏鳴曲第九號 OP. 103 彼得與狼 OP. 67 亞歷山大尼斯基 OP.78 「灰姑娘」芭蕾舞曲 OP.87
參考資料
http://cdhi.audionet.com.tw/people/?*???a/prokofiv.htm
普羅高菲夫這位生於烏克蘭的鄉下小孩
一生曲折離奇
總是與歷史性大事牽連
就連去世的那一天也要和俄國大獨裁者史達林共同駕鶴西歸。
他的音樂如同他的一生
如此的令人難以索解
更帶著一點嘲諷戲謔和許多的誇張不可思議。
這年紀太小
但是天份太高的人在這種學術氣氛極為濃厚的環境下
造就了「壞小孩」桀傲不馴的個性
普羅高菲夫頗為不得人緣
除了對人冷漠
又喜歡嘲弄他人
更容不得他人的錯誤。
而且
他也沒有容人批評的雅量
因此自己多活在自設的生活中。
事實上
他在音樂界的聲名似乎不易建立
早期作品味道十分的濃烈
而且自視甚高不願稍作通俗化修改
所以作品滿分但票房乏力
佳評的聲譽斷斷續續無法得到一致的肯定。
更糟的是
他處身在一個浪漫樂派為取向的音樂集團中
但以反浪漫派的音樂家身份自居
當在理想與現實間徘徊若以他居住的地理位置來區分他作曲風格歷程變化該是恰當不過。
當「第一次俄國時期」在俄國大革命爆發後結束
隨即繞道赴美
展開「美國時期」的新視野
而這也是他人生最黯淡一段的開始。
老美對於他的移居造訪帶著景仰的意味大於對他作品的欣賞;相對的
普羅高菲夫也瞧不起這個新興的移民國家。
這也許是他的音樂之所以引起許多反彈的原因──揉混著複雜的草根式純真、鋼鐵般的直接、不會應用柔和的抒情味。
也許他的反浪漫主義來得太快
觸動許多保守人士不滿的本能。
這些人也許永遠無法了解普羅高菲夫音樂存在的通理。
1930 年代的中期
普羅高菲夫到俄國旅行的頻率極高
並有在蘇聯音樂圈落地生根的打算。
毫無疑問的蘇聯最高當局更是樂見其成。
1934年起
他在莫斯科獲配了一間公寓
1936 年正式回蘇聯定居
展開了他「第二俄國時期」。
雖然他總在命運之神的陰影下──甫回國就受真理批鬥
但這個時期將是他人生的「傑作之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普羅高菲夫在高加索避難並繼續音樂創作活動。
他的作品經常保持新鮮並且在大眾性方面做了極大的修正。
雖然他曾為蘇聯官方拿為藝術樣板來推崇
而獲得史達林獎
但晚年一直籠罩在官方高壓的氣氛之下。
但此惡劣的環境
反而造就了他最優秀的作品。
1953年
六十二歲的普羅高菲夫在大雪中的莫斯科去世
身後留下一批永世流傳偉大作品。
他前期的作品總是把效果勝於音樂
但晚期作品又被迫撰寫一些溫和、不痛不癢的樂曲。
儘管如此
他最得意的作品仍能讓本世紀的聽眾在心靈上撼動不已。
以下筆者就為普羅高菲夫的作品及特色簡單介紹
希望能為有興趣的讀者找到一些入門的著力點。
寫照一生的交響曲普羅高菲夫在現代寫實的管弦樂眾所週知
普羅高菲夫初期的作風與返迴蘇聯的後半期作風
形質頗為不同。
從他的管弦樂曲作品來檢視似乎更為準確:「塞辛組曲」、「三隻橘子之戀」、「小丑」等初期作品顯然受到史克里亞賓及德布西影響
全體呈現俄羅斯現代主義思潮的傾向。
一種奇特而矯情的現代主義
乃至新鮮的喜悅以及充滿創意的自發性。
離開俄羅斯的「美國時期」及「巴黎時期」
他發表具有新古典主義傾向的作品
但創作數量極少。
直到充滿創意的協奏曲當普羅高菲夫發表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
年輕高傲的心似乎獲得不少的打擊
毀譽參半的初演
但仍沒有動搖他對鋼琴作品寫作的信心(法國作曲家蒲朗克在聽完本曲後就對同僚預測有一個大師將要在樂壇嶄露頭角)。
脾氣如牛一樣的他
不因第一號所得的批評
對自己的作曲風格有所修正。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仍然是將鋼琴當成敲擊樂器
銅管樂器不協和和弦殘酷在聽眾的耳邊響起。
似乎對於浪漫派傳統是一種刻意挑戰
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是採取以對位法為主軸的複雜結構
這是與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是「巴黎期」的過渡作品
結構與技法缺少了充實感
清澄的色彩倒是令人回味
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普羅高菲夫刻打破古典派以來協奏曲的概念
刻意將曲式導向「管弦樂伴奏的鋼琴音樂」。
可惜
他的期望自己也未能達成
到今日本曲的評價仍然不高
不過普羅高菲夫確寫了兩首協奏曲的小提琴協奏曲。
兩闕樂曲寫作時間相差了二十年
其風格的差異也明顯的表現出。
第一首均衡的樂風;第二闕小提琴協奏曲把雄糾糾且有點銳利化的現代感去除
加強了溫暖的抒情
有一種安定感的使然
普羅高菲夫的大提琴協奏曲是一首超級展技曲
但因「旋律的拘束性」難成劃時代之作。
室內樂與鋼琴作品不會演奏小提琴的普羅高菲夫所寫出的小提琴作品竟然是今日頂峰極的名曲。
鋼琴是普羅高菲夫的壓箱絕活普羅高菲夫在歌劇上亦有一定的成就
但礙於篇幅無法一一詳述。
他身後留下一批受歡迎程度歷時不減的作品
也是二十世紀人才濟濟的作曲家群最常被演奏的一位。
但對於他音樂風格的定位至今仍迭有爭議。
對於現代前衛音樂人士而言
他的作品風格過於守舊
但在保守的蘇聯人眼中
他是極端西化的人士
而且樂曲過於艱深
不適合一般勞動大眾。
儘管如此
他最得意的作品
總讓本世紀大多數的聽眾心靈感動不已。
普羅高菲夫重要作品一覽表管弦樂曲協奏曲室內樂與器樂曲交響曲第一號「古典」 OP. 25鋼琴協奏曲第一號 OP. 10小提琴奏鳴曲第一號 OP. 80交響曲第二號 OP. 40鋼琴協奏曲第二號 OP. 16小提琴奏鳴曲第二號 OP. 94交響曲第三號 OP. 44鋼琴協奏曲第三號 OP. 26弦樂四重奏第一號 OP. 54交響曲第四號 OP. 47鋼琴協奏曲第四號 OP. 53弦樂四重奏第二號 OP. 92交響曲第五號 OP. 100鋼琴協奏曲第五號 OP. 55大提琴奏鳴曲 OP. 119交響曲第六號 OP.111小提琴協奏曲第一號 OP. 19鋼琴奏鳴曲第三號 OP. 28交響曲第七號 OP.131小提琴協奏曲第二號 OP. 63鋼琴奏鳴曲第五號 OP. 38「基傑中尉」組曲 OP.60大提琴協奏曲 OP. 125鋼琴奏鳴曲第六號 OP. 82賽辛組曲 OP.20 鋼琴奏鳴曲第七號 OP. 83三隻橘子之戀 OP. 33 鋼琴奏鳴曲第七號 OP. 83The Fiery Angel OP.37 鋼琴奏鳴曲第八號 OP. 84「羅密歐與茱莉葉」芭蕾組曲 OP.64 鋼琴奏鳴曲第九號 OP. 103彼得與狼 OP. 67 亞歷山大尼斯基 OP.78 「灰姑娘」芭蕾舞曲 OP.87
所以在創作上決不會有所鬆手
坐在鋼琴前面的他似乎冷酷的如魔鬼一般
敲打出「刺耳的不和諧音」和激越的節拍。
他揚棄浪漫派的傳統堅認鋼琴的打擊樂器
更認為演奏者應如打擊樂手的性格對待鋼琴。
他的鋼琴奏鳴曲作品如同他特有鋼琴技巧一般
以艱深的作品為多。
很有技巧的重量感和弦
八度音程的技巧化
以及相對的甘美旋律
將躍動的節奏
幻想化的情緒都能能融合為一。
戰鬥力十足的他完全將情緒投入他的鋼琴作品中。
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是仿效巴洛克教會奏鳴曲而構成
在勻整狀大的造形美中
配合超技的鋼琴伴奏
使他獲得史達林獎。
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原為長笛所譜
是他晚年的傑作
完全是富於機智的快速旋律與勻整的結構所組成。
雖然普羅高菲夫的大提琴協奏曲並不成功
但大提琴奏鳴曲可是扳回一城。
樂曲全由抒情和優雅的詼諧所組成。
大提琴溫暖的歌唱
寬廣的音域裏有豐富的色彩及高超的技巧。
1920年興起的新古典主義傾向是一致的。
普羅高菲夫不祇在技法上很新穎
而且還充滿俄國民族性。
1936 年返回蘇聯定居
第一部作品「基傑中尉」﹙此曲明朗、平易
具有俄羅斯風味﹚
是模仿「社會主義寫實」的蘇聯音樂典型之一。
或許他並不甘心這種轉變
由「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組曲中可見端倪。
在此作品
從實驗主義走向自然主義、由現代主義恢復為浪漫主義
都是一種困難的轉型
使得這個作品始終有一種含蓄(但時而明朗)的悲劇性。
在普羅高菲夫逐漸走向傳統手法之標題音樂時
「彼得與狼」一曲將他在音樂史上立下音樂教育的典範人物。
晚年的作品
如:「灰姑娘」、「石花」等都略帶安逸的平實與甜美
同時具有流暢的抒情性與容易親近的曲趣。
我們只能感嘆專制政權的無窮力量
這位壞小孩似乎已經在「社會主義寫實」下屈服了一生。
1953 年去世之前
完成了七闕交響曲。
其中除了在俄國革命之前所寫的第一號「古典交響曲」以外
回到蘇俄之前所寫的「第二號」、「第三號」以及「第四號」
不但不成功
也不常被演奏。
第一號交響曲確實是古典擬作
但不單是模仿與習作
從其和弦法與突然的轉調
均是普羅高菲夫個人形式的表現。
隨德俄戰爭的開始
他所發表「第五號」交響曲
才真正展現了一個真正偉大的交響曲作曲之全貌。
也許此曲真是普羅高菲夫一生最偉大的傑作
不是所謂「寫實主義」的代表作品
也是走向抒情的、敘事的交響曲方向之現代音樂中之佼佼者。
「第五號」交響曲有他年輕時獨創性與生氣感
另一方面其抒情性更因為與俄國國民性格之接觸而更富生氣
此曲明顯地表現出他的作品有相當強度的民族性。
不過普羅高菲夫很少使用民謠、有的話也僅只於使用抽象民謠性要素。
接著在發表「第六號」時
他與蕭斯塔高維契同時列入政治批鬥的對象
認為「曲風追隨西歐
有形式主義傾向」。
如此被蘇聯當局為難
使普羅高菲夫向著「易懂」的音樂「前進」。
此時「第七號」交響曲誕生
他自稱為「青春交響曲」。
事實上
本曲的主題是感傷的
處處有一種哀怨的甜美
形式與手法十分的簡單
將「社會主義的寫實」做機械化的解釋。
但本曲受歡迎的程度是無庸置疑的。
1921年
他的歌劇「三個橘子之戀」在芝加哥歌劇院上演時慘遭失敗後
對美國及美國人民評價更低
而相對的美國人也不理會他。
普羅高菲夫終在悲憤之餘離開美國來到巴黎
展開他人生的第三時期。
此時有代表性的作品
如: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及兩首芭蕾舞劇「鋼鐵之舞」、「浪蕩子」和歌劇「怒火天使」。
無奈的是
普羅高菲夫仍覺得 1920 年代的巴黎不但難以征服
甚至連想要「震驚」或「取悅」聽眾都有段距離。
個「壞小孩」出生的真正日期
似乎因為西洋曆和俄國農民曆的混亂
連他自己都不大確定。
唯一可確定的是1918年的春天普羅高菲夫誕生在一位農業工程師的家中
身為獨子當然集一身的寵愛
身為鋼琴師的普媽媽自然成了他的啟蒙教師。
普羅高菲夫不會隱藏任何事物的個性由此開始
幼小的他能在鍵盤樂器上展露不平凡的技巧
五歲時就譜寫了幾個鋼琴小品
九歲時完成他生平第一部歌劇─「巨人」。
他最早事師葛烈爾
並在葛拉祖諾夫的推薦下進入了聖彼得堡音樂學院。
1911年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完成後
「反動分子」的大帽子就不折不扣地戴在他的頭上。
那請問喔?普羅高菲夫喜歡他自己的哪個作品呀?又為什麼呢?有誰能幫我解答?
普羅高菲夫是1891年生的!上面寫錯了
普羅高菲夫 彼得與狼,普羅高菲夫作品,普羅高菲夫 羅密歐與茱麗葉,普羅高菲夫鋼琴奏鳴曲,普羅高菲夫生平,普羅高菲夫奏鳴曲,普羅高菲夫樂派,普羅高菲夫簡介,普羅高菲夫第七號鋼琴奏鳴曲,普羅高菲夫鋼琴協奏曲普羅高菲夫,羅高菲夫,交響曲,協奏曲,普羅高菲,小提琴,羅密歐,俄羅斯,大提琴,奏鳴曲
海頓|鋼琴曲|協奏曲|五重奏|管樂|華爾滋|古典樂|伴奏|練習曲|小提琴|演奏曲|鋼琴譜|長笛譜|管絃樂|柴可夫司基|敘事曲|卡門|大黃蜂|貝多芬|隨想曲|音樂會|卡農|蕭邦|交響曲|莫札特|李斯特|大提琴|奏鳴曲|合唱團|
高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30804092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留言列表